在部署服务器主机时,阵列卡(RAID卡)是提升数据安全性与存储性能的核心硬件之一,它通过组合多块硬盘形成逻辑磁盘阵列,实现数据冗余、读写加速或两者兼顾,以下是阵列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阵列卡的基础功能
阵列卡支持多种RAID模式,常见类型包括:
RAID 0:将数据分条存储于多块硬盘,提升读写速度,但无冗余能力,单盘故障会导致数据全损。
RAID 1:镜像备份,数据同时写入两块硬盘,安全性高,但存储利用率仅为50%。
RAID 5:分布式校验,允许单盘故障后恢复数据,适合对性能与安全均有需求的场景。
RAID 10:RAID 1与RAID 0的结合,兼具高速与高容错,但成本较高。
选择RAID级别需根据业务需求权衡,数据库服务器可能优先RAID 10,而临时缓存服务器可考虑RAID 0。
阵列卡安装与配置步骤
1、硬件安装
- 关闭服务器电源,将阵列卡插入PCIe插槽并固定。
- 连接SAS/SATA数据线与硬盘背板,确保接口方向正确。
2、进入管理界面
- 开机后按提示键(如Ctrl+H/Del)进入阵列卡BIOS。
- 部分品牌(如LSI、Adaptec)需通过UEFI或专用软件(MegaRAID)配置。
3、创建虚拟磁盘
- 选择硬盘,设定RAID级别、条带大小(通常默认64KB或128KB)。
- 初始化阵列并保存配置,完成后重启服务器。
4、操作系统识别
- 安装阵列卡驱动(Windows需提前加载,Linux一般内核自带)。
- 在磁盘管理中格式化并分配盘符。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硬盘未识别:检查数据线连接、背板供电,或尝试更换硬盘槽位。
阵列降级:替换故障硬盘后,通过管理工具执行“Rebuild”恢复数据。
性能不达预期:调整条带大小或更换更高性能的SSD。
注意事项
兼容性验证:确保阵列卡支持硬盘类型(如SATA/SAS/NVMe)及容量。
数据备份:RAID非备份方案,仍需定期异地备份关键数据。
固件更新:定期升级阵列卡固件以修复漏洞或提升稳定性。
个人观点
阵列卡是服务器存储架构的“保险绳”,但技术门槛较高,中小型企业若无专职运维,建议选择预配置RAID的服务器,或寻求厂商支持,若自行操作,务必在测试环境验证后再上线生产系统。
引用说明
本文参考了《LSI MegaRAID用户手册》、StorageReview技术指南及戴尔PowerEdge服务器部署文档。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fwq/605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