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据中心和云计算领域,服务器的核心驱动力——芯片,无疑是决定性能、效率与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国内领先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兴通讯的服务器产品线备受关注,支撑中兴服务器的“心脏”究竟是什么芯片呢?答案并非单一,而是体现了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和战略布局。
核心驱动力:拥抱开放生态,融合多元算力
中兴服务器并没有绑定单一的芯片供应商或架构,其策略核心在于拥抱开放计算生态,融合多元化的算力平台,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通用处理器:英特尔与AMD的坚实基石
* 英特尔至强(Intel Xeon Scalable Processors)系列处理器是中兴服务器产品线中广泛应用的核心,无论是面向通用计算、虚拟化、数据库还是高性能计算(HPC)的部分场景,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服务器提供了成熟、稳定且性能卓越的平台,是数据中心市场的主力军。
* 中兴也积极采用AMD EPYC(霄龙)系列处理器,AMD EPYC以其出色的核心数量、高内存带宽和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在中兴服务器中占据了重要一席,特别是在追求高密度计算和更高性价比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2、自研加速芯: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中兴在服务器领域的一大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自主研发的专用加速芯片,这些芯片并非完全替代CPU,而是作为强大的协处理器,针对特定负载进行深度优化:
NPU(网络处理器)中兴自研的高性能网络处理器(如部分产品线采用的专用芯片),深度优化网络数据包处理,提供超高的吞吐量和极低的时延,是构建高性能网络、安全网关、SDN/NFV基础设施的关键。
AI加速芯片面对蓬勃发展的AI需求,中兴推出了自研的AI推理和训练加速芯片(DeepEdge 510),这类芯片采用专用架构(如针对CNN/RNN等模型的优化设计),在单位功耗下提供远高于通用CPU的AI算力,显著提升AI应用的性能和效率,这是中兴服务器在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的“秘密武器”。
DPU(数据处理单元)中兴也在积极布局DPU技术,自研或深度定化的DPU芯片,能够高效卸载CPU在网络、存储、安全虚拟化等方面的负载,释放宝贵的CPU算力专注于核心业务应用,从而提升整体系统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3、Arm架构探索:拥抱开放与多样性
中兴也是Arm服务器生态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 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如兼容Arm指令集的高性能服务器芯片),特别是基于鲲鹏(Kunpeng)处理器的服务器,是中兴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鲲鹏处理器由华为设计,中兴基于此构建了系列服务器产品,这类服务器在多核并行、高能效比方面具有优势,尤其适合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分析、Web前端、ARM原生应用等场景,为用户提供了x86之外的重要选择。
为何选择多元化路线?
中兴服务器采用多元化芯片策略,其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
满足复杂需求 不同行业、不同应用场景对算力的需求差异巨大,通用CPU、AI芯片、网络芯片、Arm处理器各有擅长领域,多元化组合才能提供最优解。
规避供应链风险 不依赖单一供应商或单一架构,增强供应链韧性和业务连续性。
掌握核心技术 在关键的网络、AI加速等领域投入自研芯片,是构建技术壁垒、提升产品差异化价值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一步。
响应国家战略 支持国产化芯片生态的发展,提供基于国产核心技术的服务器选项。
性能表现如何?
中兴服务器的性能表现取决于具体的芯片组合和配置,基于英特尔/AMD处理器的服务器在通用计算领域性能处于业界主流领先水平,其自研的NPU、AI芯片在特定负载下(如网络转发、AI推理/训练)性能表现尤为突出,部分指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同类专用芯片水平,能效比优势显著,基于鲲鹏的服务器则在多核并发和能效比上展现出竞争力。
作为长期关注服务器技术发展的观察者,我认为中兴服务器的“芯”策略是务实且富有远见的,它既保证了在主流市场的竞争力,又通过关键领域的自研芯片布局,在AI、网络处理等高增长领域建立了独特优势,这种“通用平台 + 专用加速 + 开放生态”的组合拳,不仅为用户提供了灵活、高效、安全的算力选择,也彰显了中兴在底层核心技术上的持续投入和创新能力,其未来在异构计算领域的表现值得期待。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2037.html
评论
楼骏燕
回复中兴服务器采用的芯片包括自主研发的龙芯系列处理器以及英特尔、AMD等厂商的芯片,以适应不同性能需求和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