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域名系统)就像是互联网的“电话簿”或“导航系统”,它负责将我们人类容易记忆的域名(如www.google.com
)翻译成计算机用来互相通信的IP地址(如142.251.42.206
)。
当你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时,你的计算机会向DNS服务器发起查询,询问这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是什么,得到答复后,浏览器才能连接到正确的服务器。
正因为DNS是互联网流量的“交通枢纽”,一旦它被攻击或误导,整个网络连接都会出问题。
攻击者利用DNS协议的设计缺陷、配置错误或网络漏洞,主要发起以下几类攻击:
1. DNS欺骗/缓存投毒 (DNS Spoofing / Cache Poisoning)
这是最经典的一种DNS攻击。
原理 攻击者通过技术手段,向DNS解析器(通常是你的运营商或公共DNS如8.8.8.8的服务器)注入伪造的DNS响应数据,并使其相信这个响应是真实的。
过程
1. 你向DNS服务器查询www.yourbank.com
的IP地址。
2. 攻击者监控网络,发现了这个查询请求。
3. 攻击者赶在真正的官方DNS服务器回应之前,伪造一个假的DNS响应包,声称www.yourbank.com
的IP是192.168.1.100
(一个由攻击者控制的服务器IP)。
4. 如果DNS服务器错误地接受了这个伪造的响应,它就会把这个错误的对应关系存入它的缓存中。
5. 此后一段时间内,所有向这个DNS服务器查询www.yourbank.com
的用户,都会被引导到攻击者的假银行网站。
目的 网络钓鱼、窃取账号密码、植入恶意软件等。
2. DNS劫持 (DNS Hijacking)
这种方法更“粗暴”,通常通过恶意软件或网络层攻击实现。
原理 直接修改用户设备或网络路由器的DNS服务器设置,将其指向攻击者控制的恶意DNS服务器。
如何实现
恶意软件 在你电脑上安装的病毒或木马修改了你的网络设置。
路由器漏洞 攻击者利用弱密码或漏洞攻破你的路由器,修改其DNS配置。
中间人攻击 (MitM) 在公共Wi-Fi中,攻击者可以欺骗你的设备,让它以为攻击者的电脑就是网关(路由器),从而劫持所有流量,包括DNS查询。
目的 与DNS欺骗类似,但控制范围更广(所有域名查询都会被恶意DNS服务器处理)。
3. DNS泛洪攻击 (DNS Flood Attack)
这是一种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目的是让DNS服务器瘫痪。
原理 攻击者控制大量的“僵尸”计算机(肉鸡),向目标DNS服务器发送海量的、看似合法的DNS查询请求,这些请求的数量远远超过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结果 DNS服务器资源(CPU、内存、带宽)被耗尽,无法再为正常用户提供解析服务,导致所有依赖该DNS服务器的网站和服务都无法访问。
特点 利用的是UDP协议的无连接特性(DNS主要使用UDP),伪造源IP地址,使得追踪和防御变得困难。
4. 域名劫持 (Domain Hijacking)
这种攻击针对的是域名注册商和域名所有者本身。
原理 攻击者通过窃取域名所有者的邮箱密码、利用注册商系统的漏洞、或进行社会工程学诈骗,非法获取某个域名的管理权限。
结果 攻击者可以修改该域名的DNS记录,将其指向任何他们想要的IP地址,或者直接将域名转移走,这意味着所有访问这个域名的人都会被引导到恶意网站。
著名案例 过去发生过一些大型网站(如Twitter、纽约时报)的域名短暂被劫持的事件。
5. 隧道攻击 (DNS Tunneling)
这是一种利用DNS协议进行数据渗漏和建立隐蔽通信通道的攻击。
原理 由于DNS查询通常不会被防火墙严格封锁(否则无法上网),攻击者可以将其他协议的数据(例如被盗取的文件、远程控制命令)编码后伪装成DNS查询或响应数据。
过程
1. 攻击者在受控机器上植入恶意软件。
2. 恶意软件将窃取的数据编码成子域名(例如[加密数据].evil.example.com
),并向攻击者控制的DNS服务器发起查询。
3. 攻击者的DNS服务器收到查询,解码出数据,并可以通过DNS响应返回新的指令。
目的 绕过网络安全防护,从内部网络向外窃取数据,或建立一条隐蔽的命令控制(C&C)通道。
防御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使用更安全的DNS协议:
DNSSEC (DNS Security Extensions) 这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它为DNS响应提供数字签名,就像给官方文件盖章一样,让接收者可以验证响应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防止欺骗和缓存投毒。(但需要递归DNS服务器和权威DNS服务器都支持)
2、作为普通用户:
使用可信的公共DNS服务 如Cloudflare (1.1.1.1)、Google (8.8.8.8)、Quad9 (9.9.9.9),它们通常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和DNSSEC验证。
保持系统和软件更新 及时修补漏洞,防止恶意软件修改DNS设置。
警惕网络钓鱼 不要点击可疑链接或附件。
加固路由器 修改路由器的默认管理员密码,使用WPA2/WPA3加密Wi-Fi。
注意HTTPS 养成检查浏览器地址栏是否有锁形标志(HTTPS)的习惯,即使被DNS欺骗到了假网站,攻击者也很难伪造有效的SSL证书,浏览器会发出警告。(但并非绝对安全)
3、作为企业/组织:
部署DNSSEC 在自建的DNS服务器上启用。
配置防火墙策略 只允许授权的DNS服务器进行外部查询。
部署DDoS缓解方案 使用云服务或专用设备来抵御流量攻击。
加强域名管理 为域名账户开启双因素认证(2FA),使用注册商提供的域名锁定功能,防止非法转移。
DNS攻击的核心思路是“误导” 和“瘫痪”。
误导(欺骗/劫持) 将用户引向错误的目的地,以达到窃取信息、植入恶意软件的目的。
瘫痪(泛洪攻击) 通过海量垃圾请求耗尽资源,使服务不可用。
理解这些攻击原理是保护自身网络安全的第一步。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dns/13649.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