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银行的鲲鹏服务器表现相当出色,尤其是在国产化和核心系统迁移方面走在了国内银行的前列。
以下是关于渤海银行鲲鹏服务器的具体情况和分析:
1、核心系统国产化标杆案例:
* 渤海银行是国内首家在生产环境将核心业务系统迁移到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的服务器上的银行。
* 2020年,渤海银行就宣布其新核心系统成功上线并稳定运行在鲲鹏平台上,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标志着国产服务器芯片在银行最关键的业务系统上具备了替代国外主流芯片的能力。
* 这个项目是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信创) 在金融领域的重要实践,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
2、技术路线选择:
鲲鹏处理器 基于ARM架构,由华为自主研发设计,强调高吞吐、高并发和多核性能,符合金融交易类应用的特点。
TaiShan服务器 华为提供的搭载鲲鹏处理器的品牌服务器。
开放架构 渤海银行选择了开放的软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层面也采用了国产操作系统(如麒麟、统信UOS等),数据库则选择了高斯数据库(GaussDB)或其它国产/开源数据库(如GoldenDB)。
3、主要优势体现:
自主可控 这是最核心的优势,摆脱了对国外x86芯片的依赖,提升了供应链安全和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符合国家战略方向。
性能表现 根据渤海银行公布的信息和业界报道,鲲鹏平台在承载核心银行交易(如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时,性能表现满足甚至超越了业务预期,能够支撑高并发、低延迟的交易需求,其多核优势在处理并行任务时可能更高效。
稳定性与可靠性 核心系统是银行的“心脏”,其迁移需要极高的稳定性保障,渤海银行成功上线并稳定运行多年,充分证明了鲲鹏服务器在金融级关键业务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了严苛要求。
生态适配 渤海银行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围绕鲲鹏处理器的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应用软件(银行核心系统本身)已经形成了可用的、成熟的生态体系,能够支撑复杂的企业级应用。
成本效益(长期) 虽然初期迁移成本(包括适配、测试、人员培训等)可能较高,但长期来看,在供应链安全、潜在的采购成本、以及避免未来可能的技术封锁风险方面,具有战略性的成本效益。
符合监管导向 积极响应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要求,走在政策前沿。
4、面临的挑战与考虑(已有效克服):
生态成熟度(初期) 几年前,ARM服务器生态相比成熟的x86生态仍有差距,特别是在特定行业软件、驱动、工具链支持等方面,渤海银行的迁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推动生态成熟的过程,他们成功克服了这些挑战。
应用迁移与适配 将庞大的、历史悠久的银行核心系统从传统平台迁移到新架构,需要进行大量的代码适配、优化和严格的测试验证,工作量巨大,风险高,渤海银行成功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
人才储备 熟悉ARM架构和国产软硬件栈的技术人才在当时相对稀缺,渤海银行通过培训、与厂商合作等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性能调优 新平台需要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深度调优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5、渤海银行的鲲鹏服务器怎么样?
非常成功且具有开创性。 它不仅是渤海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和科技能力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国金融行业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的一个标杆和里程碑。
证明了鲲鹏平台的实力 在关键业务场景下,鲲鹏服务器能够提供满足银行核心系统要求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值得信赖的国产化选择。
代表了未来方向 其成功经验为国内其他金融机构推进信创、实现核心系统自主可控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路径和实践信心。
稳定可靠 自上线以来稳定运行,是其表现最有力的证明。
渤海银行采用的鲲鹏服务器,在承载其核心业务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它成功解决了金融行业对核心系统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高性能的核心诉求,是国产信息技术在金融关键领域应用的一次重大突破,虽然初期面临生态和迁移的挑战,但已被有效克服,其稳定运行证明了鲲鹏平台在金融核心领域的成熟度和可行性,对于关注国产化和金融科技发展的人来说,渤海银行的鲲鹏实践是一个非常正面和积极的案例。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fwq/13110.html
评论
嵇正浩
回复渤海银行鲲鹏服务器性能卓越,安全稳定,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