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服务器开局指南?

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服务器开局指南?

一份好的开局指南不仅仅是步骤罗列,它更是一份标准化、可重复、可审计的操作手册,其核心目的是:

1、降低人为错误:即使是新手,按指南操作也能完成。

2、提高效率:无需每次从头思考,节省时间。

3、保证一致性:所有服务器配置统一,易于管理和排错。

4、知识沉淀:将资深工程师的经验固化下来,方便团队传承。

**《服务器开局指南》模板

**1. 文档信息

文档名称 [公司/项目名称] 服务器开局标准化指南 (Vx.x)

适用对象 运维工程师、系统管理员

最后更新日期 YYYY-MM-DD

作者/审核人 [姓名]/[姓名]

**2. 前言 / 目标

本文档旨在规范 [公司/项目名称] 所有新服务器(物理机/虚拟机)的上线初始化流程,通过执行本指南,确保新服务器达到安全、稳定、可监控的准生产状态,并符合公司的基础架构规范。

3. 准备工作(Pre-Flight Check)

3.1. 信息确认

[ ]服务器信息主机名、IP地址(管理IP、业务IP)、子网掩码、网关、DNS。

[ ]硬件规格CPU、内存、磁盘大小及规划(如:/ 50G, /data 500G)、RAID级别。

[ ]系统版本操作系统及具体版本号(如:CentOS 7.9 Minimal)。

[ ]角色定位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

3.2. 访问权限

* [ ] 获取BMC/iDRAC/iLO等带外管理口的IP和账号密码。

* [ ] 获取服务器BIOS或启动权限。

* [ ] 确认安装介质(ISO镜像)可用。

3.3. 变更流程

* [ ] 本文档操作已获得正式的变更审批

**4. 安装操作系统

4.1. 引导安装

* 通过带外管理控制台挂载系统ISO镜像并启动服务器。

4.2. 分区规划(示例)

标准分区方案

/boot 1G (标准分区)

swap 物理内存的2倍(最大不超过16G)

/ 50-100G (使用LVM,方便后续扩容)

/data 剩余所有空间(根据业务需求调整,同样建议LVM)

4.3. 软件包选择

* 选择“Minimal Install” (最小化安装),除非有特殊需求。

4.4. 网络配置

* 配置静态IP地址(禁止使用DHCP用于服务器)。

4.5. root密码

* 设置强密码并安全保存。(但后续应禁止root SSH登录)

5. 系统初始化配置(Post-Installation)

这是最关键的部分,建议使用自动化工具(如Ansible) 批量执行。

5.1. 更新系统 & 基础软件

    yum update -y # For CentOS/RHEL
    # 或
    apt update && apt upgrade -y # For Ubuntu/Debian
    yum install -y vim wget curl telnet tree lrzsz htop sysstat iftop net-tools # 安装常用工具

5.2. 创建管理员用户

    useradd -m <username> # 创建用户
    usermod -aG wheel <username> # 加入sudo组 (CentOS)
    # 或
    usermod -aG sudo <username> # 加入sudo组 (Ubuntu)

5.3. SSH安全加固

修改SSH端口(如修改为5922)。

禁止root用户直接SSH登录PermitRootLogin no

使用密钥认证,禁用密码认证PasswordAuthentication no

重启SSH服务systemctl restart sshd

(重要)在断开当前连接前,使用新窗口测试新用户和密钥登录是否成功!

5.4. 配置防火墙 (Firewall)

仅开放必要的端口(如SSH新端口、业务端口)。

    systemctl start firewalld
    systemctl enable firewalld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5922/tcp # SSH
    firewall-cmd --permanent --add-port=80/tcp   # Web
    firewall-cmd --reload
    firewall-cmd --list-all # 确认规则

5.5. 配置时间同步 (NTP)

    yum install -y chrony # CentOS 7+
    systemctl start chronyd
    systemctl enable chronyd
    chronyc sources -v # 检查同步状态

5.6. 配置主机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your-full-hostname> # 如:web-server-01.prod.example.com

5.7. 内核参数优化(可选)

* 根据业务需求调整/etc/sysctl.conf,例如提高TCP连接数等。

**6. 安装和配置监控/日志代理

6.1. 安装监控代理(如Prometheus Node Exporter, Zabbix Agent, Datadog Agent)

* 确保监控系统可以采集到该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网络等指标。

6.2. 配置日志收集(如Filebeat, Fluentd, Rsyslog)

* 配置将系统日志和业务日志发送到中央日志服务器(如ELK)。

**7. 安全基线检查

7.1. 漏洞扫描

* 使用内部扫描工具(如OpenVAS, Nessus)进行初步扫描,确保无已知高危漏洞。

7.2. 安全合规

* 运行安全基线脚本(如CIS Benchmark脚本),检查配置是否符合公司安全规范。

**8. 验证清单

在交付给业务部门前,逐项检查并打钩:

[ ] 可以通过新SSH端口和密钥登录管理员用户。

[ ]hostname 命令输出符合命名规范。

[ ]df -h 命令显示磁盘分区和大小符合规划。

[ ]ip addr 命令显示IP配置正确。

[ ] 防火墙规则已配置,且业务端口可以连通(telnet <ip> <port>nc -zv <ip> <port>)。

[ ] 监控系统中可以看到新服务器的状态为“UP”。

[ ] 中央日志系统中可以查到新服务器的日志。

[ ] 时间同步正常(chronyc sourcesntpq -p)。

**9. 文档记录

[ ] 在CMDB(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登记该服务器的所有信息。

[ ] 在运维Wiki中更新服务器列表。

**10. 附录

A. 常用命令参考

B. 故障排除步骤

C. 自动化脚本链接(强烈推荐将第5步的所有操作编写成Ansible Playbook或Shell脚本)

**最佳实践建议

1、自动化是一切:手动操作容易出错且低效,使用Ansible, SaltStack, Puppet等工具将上述步骤(尤其是第5部分)脚本化,开局一台新服务器应该只是一条命令的事情。

2、镜像化:对于云环境或虚拟机,在完成标准化初始化后,可以制作一个“黄金镜像”(Golden Image),以后直接从这个镜像创建实例,可以极大缩短开局时间。

3、版本控制:将这份指南和相关的自动化脚本纳入Git版本控制,方便追踪变更和协作。

4、定期回顾:技术和业务都在变化,定期(如每季度)回顾并更新这份指南。

通过以上模板和理念,你就可以编写出一份专业、高效且安全的《服务器开局指南》了。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fwq/1409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