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数据中心和大型互联网公司中非常流行的术语,它指的是一种摆脱了传统品牌束缚,通过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开源模式,来降低硬件成本并提高定制灵活性的服务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将其与传统的品牌服务器进行对比。
特性 | 传统品牌服务器 (如Dell, HPE, Cisco) | 硬件市场化服务器 (白牌服务器) |
品牌 | 拥有强大的自有品牌(如Dell PowerEdge, HPE ProLiant) | 无品牌 或白牌,通常由ODM厂商直接生产 |
设计 | 封闭、集成化的设计,软硬件深度集成,BIOS/BMC等固件为私有。 | 开放、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遵循OCP等开源标准,易于定制。 |
供应链 | 通过经销商或直销卖给最终用户,链条长,加价多。 | 直接由ODM(原始设计制造商) 如广达、纬创、英业达等,直接销售给大型客户(如Google, Facebook)。 |
成本 | 高,价格包含品牌溢价、研发、营销、渠道和售后服务费用。 | 低,剔除了品牌溢价和中间渠道费用,仅为核心硬件和制造成本。 |
灵活性 | 低,用户只能从厂商提供的配置中选择,定制化选项有限且昂贵。 | 极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工作负载深度定制任何部件(主板、电源、机箱、固件)。 |
目标用户 | 中小型企业、传统行业、需要一站式服务和支持的客户。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Hyperscalers)、大型云计算公司(阿里云、腾讯云)、需要大规模部署的互联网公司。 |
服务与支持 | 提供全球性的、强大的原厂保修和技术支持服务。 | 无原厂服务,需要用户自己或通过第三方提供维护和支持。 |
1、开源设计主导:
* 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OCP(Open Compute Project,开放计算项目) 的推动,Facebook在2011年发起OCP,将其为数据中心设计的定制化服务器、机柜、网络设备等硬件方案开源,这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使得任何公司都可以基于这些开源设计向ODM厂商下单生产。
* 遵循标准化的设计,使得不同ODM厂商生产的硬件可以兼容,打破了品牌的锁定。
2、ODM直销模式:
* 主要的制造商是位于中国台湾的ODM巨头,如广达(Quanta)、纬创(Wistron)、英业达(Inventec) 和富士康(Foxconn)。
* 这些ODM厂商直接与谷歌、亚马逊、微软、Meta、阿里巴巴等超大客户合作,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设计和生产服务器,然后大量、直接地运往客户的数据中心。
3、软件定义硬件:
* 为了管理成千上万台无品牌的标准硬件,用户会通过软件来定义和管理硬件资源,硬件被看作是可随时替换的“牲口”而非需要精心呵护的“宠物”。
* 自动化运维工具(如Ansible, SaltStack)和集群管理软件是关键。
优点:
极致的成本控制总拥有成本(TCO)显著低于品牌服务器,对于需要部署数万甚至数十万台服务器的公司来说,节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
极高的定制灵活性可以为了特定的工作负载(如AI计算、大数据存储、视频转码)优化每一处设计,最大化性能和能效。
避免供应商锁定基于开放标准,可以从多家ODM采购,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供应链弹性。
优化能效可以定制电源、散热和主板设计,使数据中心的PUE(能源使用效率)更低。
缺点:
缺乏原厂支持出现硬件故障时,需要自己的工程师团队或第三方支持来维修更换,对自身技术能力要求极高。
采购门槛高通常有最低起订量(MOQ)要求,只适合超大规模采购,中小企业无法参与。
前期研发投入需要投入人力参与设计、测试和验证,不适合小规模部署。
硬件市场化服务器本质上是一场由超大规模云计算和互联网公司驱动的硬件供应链革命,它通过去除品牌溢价、采用开源设计、ODM直接采购的方式,将服务器从一个集成的“产品”转变为可自由定制和组合的“商品”,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极端规模下实现极致的成本、效率和性能优化。
对于普通企业来说,这可能很遥远,但您享受的云服务(如AWS、Azure、阿里云)背后,很可能正运行着成千上万的这种“白牌服务器”。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5366.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