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为您详细解释这两个层面。
曙光服务器并非单一架构,而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采用了多种主流的和自主创新的处理器架构,其主要架构包括:
这是目前曙光服务器产品中应用最广泛、产品线最丰富的架构。
处理器主要采用英特尔(Intel)的至强(Xeon)系列和AMD的霄龙(EPYC)处理器。
特点生态成熟、软硬件兼容性极佳、性能强大、应用支持广泛。
应用场景通用计算、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企业核心数据库等几乎所有主流商业应用。
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架构,尤其在高密度、低功耗场景优势明显,曙光也是全球较早部署ARM架构服务器的厂商之一。
处理器采用国产的飞腾(Phytium) 处理器,以及Marvell(原Cavium)等厂商的ARM处理器。
特点能效比高、核心数量多、更适合高并发 scale-out(横向扩展)型应用,特别是在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 领域,基于飞腾ARM架构的服务器是绝对主力。
应用场景Web前端、移动应用、分布式存储、冷数据存储、大数据分析、以及党政军、金融、能源等关键行业的信创项目。
c) 其他架构(如MIPS/LoongArch)
为了追求更高程度的自主可控,曙光也推出了基于其他国产指令集的服务器。
处理器主要采用龙芯(Loongson) 处理器,龙芯早期基于MIPS指令集,后来推出了完全自研的LoongArch指令集。
特点自主化程度最高,从指令集到微架构均为自研,旨在构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产软硬件生态。
应用场景对安全性、自主性要求极高的特定领域,如国防、航天、核心政务系统等,是信创体系的另一重要技术路线。
在现代高性能计算和AI计算中,曙光服务器大量采用异构计算架构。
技术在基于x86或ARM的主计算节点上,配备GPU加速卡(如NVIDIA A100/H100、国产昇腾等)、FPGA或AI专用芯片。
特点将通用计算任务和高度并行化的计算任务(如AI训练、科学计算)分开处理,极大提升整体计算效率和性能。
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科学计算(如气象、物理模拟)、金融风险分析等。
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和外形,曙光服务器形成了完善的产品系列,主要包括:
系列I系列
描述 这是最常见的机架式服务器,包括单路、双路和四路机型,覆盖从入门级到企业级的关键应用,是数据中心的主力机型。
系列TC系列(多节点服务器)
描述 在一个标准机箱内集成多个计算节点(如4节点、8节点),共享电源、散热和管理系统。极大提高了计算密度和能效比,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和HPC集群。
系列X系列、NF系列等
描述 专为AI训练和推理设计,通常具备强大的GPU扩展能力(支持8卡或更多GPU),并提供优化的散热和互联方案。
系列W系列
描述 面向个人或小团队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用于专业图形设计、模拟仿真、AI开发等场景。
系列ParaStor
描述 曙光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并非单一服务器,而是由多个存储节点组成的庞大集群,为海量数据提供存储服务,常见于HPC和大型数据中心。
代表“硅立方” 液体冷却计算机
描述 这是曙光旗舰级的系统架构,将整个机柜甚至整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浸没在绝缘冷却液中进行散热,能效比和计算密度达到世界顶尖水平,代表了曙光在超大规模计算领域的整体架构能力。
从技术核心看曙光服务器是多架构并存的,以x86(性能与生态)和ARM(信创与能效)为主,LoongArch(完全自主)为辅,并广泛采用CPU+GPU的异构加速架构。
从产品形态看曙光提供了从通用机架式(I系列)、高密度多节点(TC系列)、AI服务器(X/NF系列) 到超大规模计算系统(硅立方) 的完整产品线布局。
当提到“曙光服务器的架构”时,最准确的回答是:它是一个覆盖多种指令集(x86/ARM/LoongArch)和多种产品形态(机架/多节点/AI/超算)的综合性服务器体系,您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是用于普通企业云平台还是国家级信创工程)来选择最合适的架构和产品。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604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