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服务器股票为什么不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触及了当前许多投资者的困惑,从逻辑上看,AI爆发带来算力需求激增,而高功耗的AI服务器必须依赖液冷技术,液冷行业前景一片光明,但为什么相关股票没有出现预期的暴涨呢?

这其实是市场预期、基本面、资金面和情绪面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解析:

市场预期与“炒预期,卖事实”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股票价格反映的是未来的预期

预期早已打满液冷技术的趋势和必要性,在去年(2023年)ChatGPT引爆AI浪潮时,就已经被市场充分认知和挖掘,当时,很多液冷概念股已经经历过一轮甚至几轮的炒作,股价在那个时候已经大幅上涨,提前透支了未来1-2年的增长预期。

当前处于业绩验证期现在市场已经从“讲故事”阶段进入了“看财报”阶段,投资者需要看到实实在在的订单、营收和利润来支撑当前的高估值,如果财报不及预期,或者增长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股价就会承压甚至回调。

2. 基本面:行业渗透率与业绩兑现的“时间差”

渗透率爬坡需要时间尽管AI服务器需求火爆,但从整个数据中心市场来看,风冷仍然是绝对主流,液冷技术,特别是浸没式液冷,目前主要应用于最高端的AI训练集群和超算中心,它的渗透率是从一个很低的基数开始爬升的,这个从“技术领先”到“规模商用”的过程,需要时间。

成本与改造门槛液冷系统的初始投资成本高于传统风冷,且对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运维习惯都有新的要求,很多传统数据中心进行改造的意愿和速度,可能没有资本市场预期的那么快。

业绩体现有滞后性从芯片厂商(英伟达等)发布产品,到服务器厂商(工业富联、浪潮信息等)设计生产,再到采购液冷解决方案,最后确认收入,这个产业链条很长,上市公司的业绩体现在财报上会有几个季度的滞后,可能很多公司的液冷业务还处于“签了框架协议”或“小批量交付”的阶段,对整体营收和利润的贡献比例还不够大。

市场与资金面因素

整体市场环境不佳A股和港股市场近年来整体处于调整期,风险偏好下降,在熊市或震荡市中,即使有好的逻辑和前景,资金也更倾向于观望或抱团在确定性极高的板块(如高股息红利股),对于需要“讲故事”的成长股会比较谨慎。

板块轮动市场资金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可能炒作AI应用,一段时间炒作CPO光模块,另一段时间又可能去炒作低空经济或固态电池,当资金从“AI算力”这个大板块流出时,作为其细分环节的液冷技术也很难独善其身。

估值过高经过前期炒作,部分液冷概念股的市盈率(PE)或市销率(PS)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在高估值背景下,任何一点不及预期的消息都可能引发股价下跌。

竞争格局与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

玩家众多,格局未定目前切入液冷领域的公司非常多,包括:

传统IDC运营商(如数据港、奥飞数据)。

服务器厂商(如工业富联、浪潮信息、中兴通讯)。

专业温控公司(如英维克、申菱环境、高澜股份)。

许多新兴创业公司

市场担心未来会陷入激烈的价格战,影响行业的整体利润率。

技术路径之争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哪种会成为主流?目前还存在争论,技术路径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者在选择具体标的时有所顾虑。

液冷服务器股票不涨,并非因为行业没有未来,而是因为:

1、短期预期打得太满,股价已提前反应。

2、行业渗透率和业绩兑现的速度,慢于市场最乐观时的预期。

3、面临宏观市场环境和板块轮动的压力。

4、行业竞争加剧,存在不确定性。

给投资者的启示

分清“好行业”与“好股票”液冷无疑是一个好行业,处于黄金发展期,但好行业里的公司不一定在当下就能成为好股票(指能持续上涨)。

投资需要耐心对于这种具有长期确定性的赛道,短期的股价低迷反而是好事,它可以帮助行业“去泡沫”,让真正有技术、有客户、有成本优势的公司脱颖而出,投资者需要更多的耐心,等待业绩的逐一兑现。

关注关键指标与其盯着股价,不如密切关注相关公司的季度财报(看液冷业务收入占比和毛利率)、发布的订单公告、以及行业渗透率的宏观数据,当业绩增速开始超越市场预期时,股价的上涨才会更加坚实。

液冷的故事还在第一章,但资本市场已经翻到了第五章的标题,我们需要等待故事的正文慢慢写到那里。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679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