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接管方式,指的是在一组服务器(集群)中,当正在提供服务的“主”服务器因为故障、维护或其他原因无法工作时,由另一台“备用”服务器自动或手动地接替其工作,继续提供服务,从而保证业务不中断或尽可能少中断的技术方案。
就像是一个“备胎”机制,你的车(服务)正在用主轮胎(主服务器)行驶,突然主轮胎爆了(服务器宕机),系统会自动或由司机手动换上备胎(备用服务器接管),让车能继续开。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剖析:
服务器接管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可用性” ,它的目标是确保应用服务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即使单个或多个组件发生故障,通常用几个9来衡量,例如99.999%的可用性(全年停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一个典型的服务器接管系统通常包括:
主服务器也叫活跃节点,正常情况下对外提供服务。
备用服务器也叫备用节点、从节点或待机节点,时刻准备着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
共享存储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通常都会访问同一个共享磁盘阵列(SAN/NAS),以确保要接管的数据(如数据库文件、应用程序)是最新的、一致的。
心跳网络主备服务器之间通过一个独立的、专用的网络连接,持续地互相发送“心跳”信号,用来检测对方是否还“活着”。
集群管理软件负责监控心跳、判断主服务器状态、并在需要时自动执行接管流程的软件(如 Windows Server Failover Clustering, Linux-HA, Pacemaker等)。
根据备用服务器的状态,接管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主备模式
工作原理一台主服务器工作,一台或多台备用服务器处于空闲待命状态,备用服务器不处理任何业务流量,只接收主服务器的心跳和可能的数据同步。
优点备用服务器资源充足,接管后性能有保障。
缺点资源浪费,因为备用服务器平时不干活。
比喻公司里一个主讲人在台上演讲,另一个替补在后台坐着随时准备上场。
主主模式 / 双活模式
工作原理两台或多台服务器都同时处于活动状态,共同处理业务流量,它们互为备份,当其中一台宕机时,另一台会接管它的全部工作。
优点没有资源浪费,性能利用率高。
缺点配置复杂,对数据一致性要求极高,容易发生“脑裂”问题(即两台服务器都认为自己是主服务器)。
比喻两个医生同时看诊,如果一个医生病倒了,另一个医生会把他的病人也接过来看。
N+1 模式
工作原理多台(N台)主服务器共享一台(1台)备用服务器,任何一台主服务器故障,都由这一台备用服务器接管。
优点比主备模式更节约成本。
缺点如果多台主服务器同时故障,备用服务器可能无法承受负载。
比喻一个车队有5辆车(N=5)和1辆备用车(1),任何一辆车坏了都用这辆备用车顶替。
N+M 模式
工作原理N台主服务器,由M台备用服务器做备份,这是N+1模式的扩展,提供了更高的冗余性。
比喻一个车队有10辆车(N=10),配备了2辆备用车(M=2)。
自动接管
* 当集群管理软件通过心跳网络检测到主服务器失去响应(宕机、网络中断等)时,会自动在设定的时间内启动备用服务器,并挂载共享存储、启动服务、接管IP地址等,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优点速度快,业务中断时间短。
风险需要谨慎配置,避免因短暂的网络抖动导致“误判”而触发不必要的切换。
手动接管
* 由管理员通过管理界面手动下达指令,让备用服务器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这通常用于计划内的维护,比如要给主服务器打补丁或升级硬件。
优点可控性强,避免自动切换的风险。
缺点响应速度慢,不适用于突发故障。
场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
没有接管机制网站只有一台Web服务器,这台服务器硬件故障,整个网站就宕机了,用户无法访问,公司损失巨大。
有接管机制(主备模式)
1. 有两台服务器,Web01(主)和 Web02(备),它们共享一个存储,里面放着网站程序文件。
2. 它们之间有心跳连接。
3. 某天,Web01的电源坏了,瞬间宕机。
4. Web02通过心跳网络发现Web01没有回应了。
5. 集群软件(如Keepalived)会自动执行以下操作:
* 将虚拟IP(VIP,比如192.168.1.100
,这个IP是对外提供服务的地址)从Web01上移除,绑定到Web02上。
* Web02挂载共享存储。
* 在Web02上启动Nginx/Apache等Web服务。
6. 整个过程可能在10-30秒内完成,用户只会感觉到网站卡了一下,刷新一下页面就又正常了,几乎感知不到故障的发生。
服务器接管方式是现代IT架构中实现业务连续性的基石技术,它通过冗余的硬件、监控机制和自动化的故障转移流程,将单点故障的风险降到最低,是企业级应用、数据库、关键业务系统不可或缺的保障手段,其核心思想就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并且为篮子准备了一个随时能顶上的“备用篮子”。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8327.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