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思科设备自己能够解析域名(ping 一个域名、通过域名连接远程服务器等)。
2、让思科设备作为 DNS 服务器,为网络中的其他客户端提供 DNS 解析服务(这通常由更专业的设备如 Cisco ISE 或集成服务路由器上的特定服务完成,但基础的路由器/交换机也可以实现简单的 DNS 代理或静态解析)。
下面我将分别详细说明。
这是最常见和基础的配置,目的是让你的路由器或交换机能够将域名(如www.google.com)翻译成 IP 地址。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configure terminal ! 1. 指定一个或多个DNS服务器(这里以公共DNS为例) ip name-server 8.8.8.8 ip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 2. 启用DNS查询功能(默认通常是开启的,但确认一下) ip domain-lookup ! 3. (可选)设置默认域名 ! 当你输入一个不完整的域名(如‘router’)时,设备会尝试自动补全为‘router.example.com’ ip domain-name example.com ! 保存配置 end write memory
参数解释:
ip name-server <IP地址>指定 DNS 服务器的 IP 地址,你可以添加多个,设备会按顺序查询。
ip domain-lookup启用 DNS 解析功能,如果禁用,则no ip domain-lookup。
ip domain-name <域名>设置设备的默认域名后缀。
配置完成后,你可以在特权执行模式(#)下测试:
测试域名解析 ping www.cisco.com 或者使用更专业的 nslookup 命令(在某些 IOS 版本中可用) nslookup www.cisco.com
如果能看到解析出的 IP 地址并成功 ping 通,说明配置成功。
在命令行输入错误命令时,设备会误以为你在输入一个域名,从而尝试进行 DNS 解析,导致长时间等待,这在 troubleshooting 时很烦人,你可以禁用它:
configure terminal no ip domain-lookup end
第二部分:配置思科设备作为 DNS 服务器/解析器
这通常用于内网环境,让路由器/交换机为局域网内的电脑、手机等客户端提供 DNS 服务。
这是最常见的方式,设备本身不记录域名和 IP 的对应关系,而是将客户端发来的所有 DNS 查询请求,转发到配置好的上游 DNS 服务器(如8.8.8.8)。
configure terminal ! 1. 启用DNS服务(默认可能是关闭的) ip dns server ! 2. 指定上游DNS服务器(与第一部分相同) ip name-server 8.8.8.8 ip name-server 114.114.114.114 ! 保存配置 end write memory
完成以上配置后,你需要将内网客户端的 DNS 服务器地址设置为这台思科设备的 IP 地址。
如果你的内网有服务器(如www.mycompany.local),你可以在路由器上创建一个本地映射,这样当内网用户查询www.mycompany.local 时,路由器会直接返回你指定的内网 IP,而不会去问外部的 DNS 服务器。
configure terminal ! 添加静态DNS记录 ip host www.mycompany.local 192.168.1.100 ip host fileserver 192.168.1.101 ! 保存配置 end write memory
当设备收到www.mycompany.local 的查询时,会直接回复192.168.1.100。
场景 3:(高级)配置 DHCP 服务并分配 DNS
DNS 配置会和 DHCP 服务一起使用,自动告知客户端使用哪个 DNS 服务器。
configure terminal ! 创建一个IP地址池 ip dhcp pool MY_NETWORK network 192.168.1.0 255.255.255.0 default-router 192.168.1.1 ! 这行是关键:告诉客户端使用本路由器作为DNS服务器 dns-server 192.168.1.1 ! 你也可以同时指定一个额外的公共DNS dns-server 8.8.8.8 domain-name mycompany.local ! 排除不用于动态分配的IP地址(如网关、服务器地址) ip dhcp excluded-address 192.168.1.1 192.168.1.50 end write memory
1、基础使用:如果只想让路由器/交换机自己能上网查东西,只需配置第一部分。
2、服务内网:如果想让内网用户通过这台设备解析域名,配置场景1(DNS代理),并结合场景3(DHCP) 自动下发 DNS 服务器地址。
3、内网域名:如果有内部服务器和域名,在场景1 的基础上添加场景2(静态主机记录)。
4、安全考虑:在生产环境中,建议使用可靠的内网 DNS 服务器或可信的公共 DNS,而不是完全依赖运营商 DNS。
5、性能考虑:如果设备性能较差且内网用户众多,将其作为 DNS 代理可能会增加 CPU 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专用的 DNS 服务器。
根据你的具体需求,选择对应的配置部分即可,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对你有帮助!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dns/19188.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