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服务器要注意什么?

搭建和管理服务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多个方面,无论是用于个人项目、中小型企业还是大规模应用,都需要仔细规划。

这里我将从“搭建前”“搭建中”“运维管理” 三个阶段,为你梳理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第一阶段:搭建前 - 规划与选型

这一步决定了服务器的基石,如果选错,后续会非常痛苦。

1、明确需求与目标

用途是什么?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游戏服务器、应用API?)

预期流量/用户量? 这直接决定了所需的计算、内存和带宽资源。

性能要求? 是CPU密集型(如视频转码)、内存密集型(如数据库)、还是IO密集型(如文件服务)?

数据量和重要性? 这关系到存储类型(SSD/HDD)和备份策略。

预算? 包括硬件/云服务成本、电费、带宽费和后期维护成本。

2、选择部署模式

物理服务器(自建)

优点完全控制硬件、数据物理隔离、长期看可能成本更低。

缺点前期投入高、需要机房环境(电力、冷却、空间)、需要自己处理硬件故障、网络配置复杂。

云服务器(VPS/云主机)

优点弹性伸缩、按需付费、部署快速、无需关心硬件、通常自带基础防护和备份工具。

缺点长期使用总成本可能更高、性能可能受邻居影响(低配VPS)、数据在第三方。

选择建议对于绝大多数个人和中小企业,从云服务器开始是更明智的选择,因为它降低了技术和资金门槛。

3、选择操作系统

Linux (如 Ubuntu, CentOS, Debian)

优点稳定、高效、资源占用少、免费、拥有最庞大的服务器生态和社区支持。绝大多数服务器的首选

缺点有学习曲线,主要使用命令行操作。

Windows Server

优点图形化界面友好,与微软生态(如ASP.NET, MSSQL)无缝集成。

缺点需要购买许可证、资源占用更高、成本更高。

第二阶段:搭建中 - 安全与配置

服务器上线前的配置至关重要,尤其是安全方面。

1、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SSH/远程登录安全

禁用 root 密码登录,创建一个具有 sudo 权限的普通用户。

使用密钥对登录,彻底抛弃密码,这是最有效的方式。

修改默认端口(如将SSH的22端口改为其他高端口),减少被自动化脚本扫描的概率。

* 使用fail2ban 等工具自动封禁多次尝试失败的IP地址。

防火墙

务必开启防火墙(如iptables,firewalld,ufw)。

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只开放必需的端口(如Web服务的80/443,SSH的自定义端口),关闭所有其他端口。

软件更新

* 在部署应用前,首先运行系统更新(apt update && apt upgradeyum update)。

* 建立定期更新的习惯。

2、服务与权限配置

以非root用户运行服务像Nginx, MySQL等服务,绝不要用root身份运行。

数据库安全删除匿名用户,为root设置强密码,并为每个应用创建独立的数据库和用户。

文件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不要轻易给文件777 权限,正确设置用户和组所有权。

3、备份策略

在开始之前就规划好备份! 不要等数据丢失了再后悔。

3-2-1 备份法则至少保留3份数据副本,使用2种不同介质,其中1份存放在异地。

自动化备份使用cron定时任务执行备份脚本。

测试恢复定期检查备份文件是否有效,并模拟恢复过程。

第三阶段:运维管理 - 稳定与优化

服务器上线后,工作才刚刚开始。

1、监控与日志

系统监控监控CPU、内存、磁盘IO、网络流量和磁盘空间使用率,工具如:top/htop,nmon,Prometheus +Grafana(可视化)。

服务监控监控Nginx、MySQL等关键服务的状态是否正常。

日志分析定期查看/var/log/ 下的日志(如auth.log,syslog, nginx的access/error log),以便发现错误和攻击迹象。

2、持续维护

定期更新为系统和应用软件安装安全补丁。

定期清理清理不必要的文件、日志和软件包,释放磁盘空间。

审查日志和安全定期检查是否有可疑活动。

3、性能优化(在遇到瓶颈时进行)

Web服务器优化如调整Nginx的worker进程数、启用Gzip压缩、设置缓存。

数据库优化如优化慢查询、调整索引、优化配置文件(my.cnf)。

应用层优化使用OPcache(对于PHP)、CDN加速静态资源等。

4、文档与流程

记录一切记录服务器的IP、配置步骤、重要文件的路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建立操作流程对于重启服务、部署新代码等操作,建立标准流程,避免人为失误。

对于新手,可以按这个清单逐一核对:

- [ ]需求明确:确定了服务器的用途和资源要求。

- [ ]模式选择:选择了物理机或云服务器。

- [ ]系统选择:安装了合适的Linux发行版。

- [ ]用户创建:创建了普通用户并授予sudo权限。

- [ ]SSH加固:使用了密钥登录、修改了默认端口、禁用了root密码登录。

- [ ]防火墙配置:只开放了必要的端口。

- [ ]系统更新:完成了首次系统更新。

- [ ]服务配置:以非root用户安装了所需服务(Nginx, MySQL等)。

- [ ]备份方案:已经设置好自动化备份并测试过恢复。

- [ ]监控到位:配置了基础的系统监控和告警。

服务器管理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从简单的配置开始,逐步深入,养成良好的管理和安全习惯,你的服务器就会稳定可靠地运行。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7630.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