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和IT负责人在采购时面临的核心问题。没有一个“最好”的牌子,只有“最合适”你当前需求和预算的牌子。
我们可以把主流的服务器品牌分为几个梯队和阵营来分析,帮助你做出选择。
这两个品牌是业内的绝对领导者,产品线最全,生态系统最完善,服务网络最广。
1. 戴尔科技(Dell Technologies)
特点产品线极其丰富,从塔式服务器到机架、刀片、高密度服务器,应有尽有。性价比高,配置灵活,购买渠道多。
代表系列
PowerEdge 主力系列,如 R系列(机架式)、T系列(塔式)、MX系列(模块化基础设施)。
例如R750 是非常经典的主流2U双路机架服务器。
优势
OpenManage管理套件 易于使用,管理方便。
全球联保和服务 服务网络覆盖广,响应快。
入门门槛相对较低 适合各种规模的企业。
适合几乎所有类型的用户,从中小企业到大型数据中心,是“不会出错”的稳妥选择。
2. HPE(慧与)
特点企业级市场的传统强者,以稳定、可靠和高性能著称,在关键业务领域有深厚积累。
代表系列
ProLiant 与戴尔PowerEdge齐名的系列,如 DL系列(机架式)、ML系列(塔式)。
Synergy 组合式基础设施,代表未来趋势。
优势
iLO(Integrated Lights-Out)管理 被公认为业界最强大、最成熟的远程管理功能之一。
质量和可靠性 在金融、电信等关键行业有极高的声誉。
与HPE软件和服务深度集成。
适合对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中大型企业、金融、政府、关键业务应用。
3. 联想(Lenovo)
特点 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继承了IBM的技术和品质。
代表系列
ThinkSystem 新一代主力系列(如SR650)。
System x 继承自IBM的经典系列。
优势
可靠性高 继承了IBM的基因,在品质控制上非常严格。
性价比不错 相较于HPE和戴尔,有时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
本土化服务好 在中国市场有强大的服务和供应链支持。
适合注重IBM血统和可靠性,且对成本敏感的企业,在中国市场有很强的竞争力。
4. 思科(Cisco)
特点以网络设备闻名,服务器是其“统一计算系统”的一部分,强调计算与网络的深度融合。
代表系列
UCS(Unified Computing System) B系列(刀片服务器)、C系列(机架服务器)。
优势
统一管理 通过UCS Manager可以统一管理所有服务器、网络和存储资源,极大简化运维。
架构先进 特别适合虚拟化、私有云和大型数据中心。
适合已经大量使用思科网络设备,并希望构建统一、自动化数据中心的大型企业。
5. 超微(Supermicro)
特点“白牌服务器”之王,主打高定制化、高性价比,很多云服务商和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选择。
优势
配置极其灵活 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定制几乎任何配置。
价格优势明显 相比一线品牌,同样配置价格更低。
新技术跟进快 往往能最先提供支持最新CPU和硬件的机型。
劣势
品牌知名度不如一线大厂。
服务和支持 主要依赖经销商,不如戴尔/HPE的全球直接服务网络。
适合有专业技术团队的互联网公司、云服务商、HPC(高性能计算)用户和对成本极度敏感的客户。
在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背景下,国产服务器品牌越来越重要。
浪潮(Inspur) 中国服务器的龙头,市场份额全球前列,产品线全,在AI服务器领域全球领先。
华为(Huawei) 技术实力雄厚,从芯片(鲲鹏)、硬件到管理系统全栈自研,是信创市场的主力。
新华三(H3C) 原本是HPE的合资公司,现在也已大力发展自有品牌,产品和技术有HPE的底蕴。
中科曙光(Sugon) 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有深厚积累。
中兴(ZTE) 通信设备巨头,其服务器产品也主要面向运营商和特定行业市场。
适合:有国产化替代要求的政府、国企、事业单位及关联企业。
| 品牌 | 核心优势 | 适合场景 | 预算考量 | 
| 戴尔 | 均衡、灵活、服务好、易管理 | 通用场景,从中小企业到数据中心 | 中高,性价比优 | 
| HPE | 稳定可靠、iLO管理强、企业级 | 关键业务、金融、大型企业 | 偏高 | 
| 联想 | IBM品质、可靠性高、本土化好 | 追求可靠性和IBM血统的企业 | 中等 | 
| 思科 | 计算网络统一管理、架构先进 | 大型虚拟化/云数据中心,思科网络用户 | 高 | 
| 超微 | 高定制、高性价比、新技术快 | 互联网公司、HPC、有技术团队的用户 | 低 | 
| 国产品牌 | 自主可控、符合信创要求、本土支持 | 政府、国企、有国产化要求的行业 | 中等 | 
1、追求稳定可靠、不差钱:首选HPE。
2、追求均衡发展、易于管理、服务到位:首选戴尔。
3、看重IBM品质、需要良好本土支持:可以考虑联想。
4、构建大型虚拟化/云平台,且是思科网络用户:深入研究思科UCS。
5、有强大技术团队,追求极致性价比和定制化:超微 是非常好的选择。
6、有明确的国产化政策要求:在浪潮、华为、新华三 等品牌中选择。
在选择品牌之前,请先问自己几个问题:
预算有多少?
用来跑什么应用?(数据库、虚拟化、Web、AI?)
对售后服务和响应时间有什么要求?
团队熟悉哪个品牌的管理工具?
未来3-5年的扩展计划是什么?
建议在确定大致方向后,联系这些品牌的代理商或销售人员,根据你的具体应用负载,让他们提供配置方案和报价,再进行综合比较,对于关键业务,原厂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文章摘自:https://idc.huochengrm.cn/js/19421.html
评论